东莞铝氧化加工过程中,要保证质量标准需从原材料选择、加工前处理、氧化过程控制、加工后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具体如下:

原材料控制
材质选择:确保使用的铝材质符合加工要求,不同铝合金成分对氧化膜的质量有影响,需根据具体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铝合金型号。
材料检验:对采购的铝材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划伤、裂纹、砂眼等缺陷;尺寸精度测量,保证符合加工图纸要求;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各元素含量在规定范围内。
前处理
脱脂除油:采用有机溶剂、碱性溶液或超声波等方法彻底去除铝材表面的油污、油脂和污垢,保证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若脱脂不彻底,会导致氧化膜出现起泡、脱落等问题。
碱洗除锈:使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去除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和锈迹,同时调整铝材表面的微观结构,增加氧化膜的附着力。但碱洗时间和浓度需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铝材表面过腐蚀。
酸洗活化:在碱洗后进行酸洗,进一步去除表面杂质,活化铝材表面,提高氧化膜的质量和均匀性。酸洗溶液的成分和处理时间应根据铝材的种类和表面状况进行调整。
氧化过程控制
氧化工艺选择: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氧化工艺,如硫酸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等。不同的氧化工艺参数不同,对氧化膜的厚度、硬度、耐腐蚀性等性能有显著影响。
槽液参数控制:严格控制氧化槽液的成分、浓度、温度、pH 值等参数。以硫酸阳极氧化为例,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 150 - 200g/L,温度在 18 - 22℃,pH 值在 1.5 - 2.5 之间。定期检测和调整槽液参数,确保其稳定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电流密度和时间控制:合理控制氧化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氧化膜生长过快,出现疏松、烧焦等缺陷;电流密度过小,则氧化膜生长缓慢,生产效率低。氧化时间根据所需氧化膜厚度确定,一般为 20 - 60 分钟。
搅拌与循环:在氧化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搅拌和槽液循环方式,使槽液成分均匀,温度分布一致,避免局部过热或过腐蚀,保证氧化膜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后处理
清洗:氧化后的铝材要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槽液和杂质,防止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腐蚀或变色等问题。清洗用水应符合相关标准,清洗次数和时间要足够。
封闭处理:为提高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绝缘性,通常需要进行封闭处理。常用的封闭方法有热水封闭、蒸汽封闭、镍盐封闭等。封闭处理的温度、时间和溶液浓度等参数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质量检验:对氧化后的铝材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查看氧化膜是否均匀、色泽一致,有无明显的缺陷;氧化膜厚度测量,采用磁性测厚仪等设备检测氧化膜厚度是否符合产品要求;耐腐蚀性测试,通过盐雾试验等方法评估氧化膜的耐腐蚀性。
设备与环境维护
设备维护:定期对氧化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洗槽体、校准仪表、检查电极和导电系统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氧化加工提供稳定的工艺条件。
环境控制:保持加工车间的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恶劣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氧化膜的质量,如湿度过高容易导致氧化膜表面出现水渍或发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