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氧化加工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在铝及其合金表面形成氧化膜的工艺,旨在提高铝制品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等性能。
东莞铝氧化加工质量检测和控制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氧化膜的外观、厚度、硬度、耐腐蚀性等指标,以下是具体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外观检测
目力观察:在自然光线或灯光下,用肉眼观察氧化膜表面,要求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无斑点、无起皮、无裂纹、无砂眼等缺陷。对于有特殊外观要求的产品,如哑光、高光等,需对比标准样件进行判断。
粗糙度测量:使用粗糙度仪测量氧化膜表面粗糙度,根据产品要求判断是否符合标准。一般来说,装饰性氧化膜的粗糙度要求较高,而功能性氧化膜的粗糙度要求相对较低。
厚度检测
磁性测厚仪:适用于非磁性基体上的磁性氧化膜厚度测量。将测厚仪探头垂直放置在氧化膜表面,读取测量值。测量时需在不同部位多点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氧化膜的厚度。
金相显微镜:通过对氧化膜进行金相切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氧化膜的截面,直接测量氧化膜的厚度。这种方法测量精度较高,但属于破坏性检测,一般用于抽样检测。
硬度检测
显微硬度计:在氧化膜表面选取合适的测试点,用显微硬度计施加一定的载荷,测量氧化膜的硬度。由于氧化膜硬度分布不均匀,一般需在不同位置测量多个点,取平均值或根据产品要求判断硬度是否符合标准。
耐腐蚀性检测
中性盐雾试验:将铝氧化加工件放入盐雾试验箱中,用 5% 的氯化钠溶液喷雾,模拟海洋环境或潮湿的工业环境,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确定试验时间。试验结束后,观察氧化膜表面的腐蚀情况,如有无锈斑、起泡、剥落等现象,以评估氧化膜的耐腐蚀性。
点滴试验:用滴管将一定浓度的腐蚀液滴在氧化膜表面,观察液滴处氧化膜出现腐蚀现象的时间。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只能作为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附着力检测
划格试验:用划格器在氧化膜表面划出一定规格的方格,然后用胶带粘贴在方格上,迅速撕下胶带。观察方格内氧化膜的脱落情况,根据脱落面积的大小评估附着力等级。一般来说,附着力等级越高,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越强。
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控制:严格把控铝基材的质量,检查其成分、纯度和表面状态,确保符合加工要求。不同成分和状态的铝基材会影响氧化膜的质量,如杂质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氧化膜出现缺陷。
工艺参数控制:制定合理的氧化工艺参数,并严格控制。包括电解液的成分、浓度、温度、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定期检测电解液的成分和性能,及时补充和调整,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
设备维护:定期对氧化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电解槽的电极要保持良好的导电性,加热和冷却系统要能准确控制温度,过滤系统要能有效去除电解液中的杂质。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氧化加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掌握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过程检验:在氧化加工过程中,进行中间检验,如前处理后的表面清洁度检查、氧化过程中的膜厚监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避免批量性质量问题的出现。
成品检验:对加工后的铝制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入库或交付客户。对于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返工、报废等。